Scenic Marker/景層標記
台北南萬華,一個極度陌生的地理位置,對於場域的陌生,我試圖用最簡單的方式去理解這塊被定義區域,以遊走迷路(漫遊)的方式走在各處,如果以一種比喻方式;類似當我們到了一個室內空間,處於不熟悉的當下,會產生許多空間上的想像及誤解,當我們如同於蒙眼前進的方式,去處碰到每個房間的菱角,才會產生對所謂可能的熟悉感,或稱之為記憶。
萬華,對於我的記憶而言,是我父親曾經工作過的地方(他是銀行公務員)。最近在進行短期駐地時,父親跟我提道。
當下在遊走的過程,想到一位日本朋友跟我提及,她覺得台灣的風景有普遍多層次的感覺,那個多層次是一種視覺的,是一次性全面展現的。遊走的過程有很強烈的感同身受。
從展出的藝術空間(水谷藝術)出發遊走,再返回水谷,來回往返漫無目的地走,我還是不了解這邊。 或許遊走本身並無法解決理解層面,但我將記錄下的景標記於白板,白板就如同我(或是人),當標記於白板時,它剩下的就是一片單薄的影像白描,一抹即逝。標記下南萬化的景層,或許在地民眾能察覺,或許無法察覺。
白板在媒材指稱裡,易忘感及一抹即逝同時並行,景層標記,就如同為這些標記下的景致,安裝上一個風景介紹看板,但上面的介紹有時候是一個方便理解的描述,景其實就在前面了。呵呵。